中国农业保险进步:市场推进还是政策勉励

点击数:300 | 发布时间:2025-01-21 | 来源:www.ittwan.com

    中图分类号:F84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2-0042-06

    1、引言

    农业是国内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常常遭到干旱、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户因灾致贫现象时有发生。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应付农业风险的要紧财务安排,承担着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的责任。因此进步农业保险对于应付农业灾害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农户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进步有着要紧意义。经过10多年的进步,国内农业保险收入从2001年的3亿元增长至2016年417.71亿元,增长幅度相当可观,其增长背后的深层缘由也值得大家进一步探究。农业保险商品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一种物品,因而农业保险兼具产品性和非产品性的二重特质。农业保险的特质决定了推进其进步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伴随国内农业经济的进步和农户收入的增长,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购买意愿及购买能力都在渐渐增大;其次, 近年来,中央政府一系列文件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进步问题给出了指导建议,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由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给予补贴,随后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呈现迅速增长。

    那样,过去10多年间国内农业保险的进步到底是取决于市场推进还是政策勉励?或者说在推进农业保险进步的一同用途中,到底是市场推进用途大还是政策勉励用途大?对此学者们展开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研究。在政策原因方面,有学者通过调查所获的微观数据发现政府保费补贴可以显著带动农业保费增长。另一些学者通过宏观时序数据发现政府保费补贴与农业保费增长呈显著正有关。在市场原因方面,有研究发现家庭收入、农作物风险等反映农业保险需要的原因与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支付意愿存在正向关系;另一些研究发现农业产值、农户家庭收入与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显著正有关。海外学者发现风险避免并不是是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主要原因。

    上述文献分别借助微观调查数据和宏观时序数据对推进农业保险进步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得出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但仍缺少来自面板数据更为稳健的结论。因此,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引入部分新指标,构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探讨国内农业保险的进步到底是由市场推进还是由政策勉励。

    2、理论假设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假设

    农业保险商品兼具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二重特质,这也决定了其进步要遭到来自市场原因和政策原因的一同影响:一方面,保险规范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一种风险管理规范,农业保险的进步势必与农业保险的需要、供给等市场原因密切有关。其次,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的特质,使得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很难在农业保险范围充分发挥用途,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推进农业保险的进步。

    1. 农业保险政策对农业保险进步的影响。国内外多年的实践表明,没政府的扶持与公共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就很难促进农业保险的飞速发展。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主要由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给予补贴;在文件的指导下,财政部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列为中央财政预算科目,并印发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管理方法》。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2007年起迅速增长。据此,本文提出假设H1: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能促进农业保险的进步。

    2. 市场原因对农业保险进步的影响。市场是由各种基本构成要点组成的有机结合体,这类构成要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用途,决定了市场的形成,推进着市场的进步。市场的主要构成要点包含:可交换的产品、需要方和供给方。农业保险具备的私人物品属性使其进步势必遭到农业保险的需要、供给等市场原因的影响。

    (1)需要原因对农业保险进步的影响。影响保险需要的主要原因有经济进步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这类原因主导了保险的需要量与购买力。从农户角度来讲,其农业经营规模越大,遭受灾害风险时所导致的损失可能也越大,因此经营规模越大的农户也相对越想购买农业保险,这一点在宏观上体现为一国或一区域农业经济进步规模越大越有益于农业保险收入的增长。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H2:农业经济进步对农业保险进步具备正向促进用途。

    从农民收入原因方面考虑,在农业保险意愿需要充足的状况下,农户家庭收入是将农业保险的意愿需要转化为有效需要的要紧原因。家庭收入的多少反映了农户购买保险时支付能力的大小,收入增长会表现为对农业保险支付意愿和能力的增加,据此提出假设H3:农户家庭收入增长会促进农业保险进步。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损失分摊的要紧财务安排,可以在一定量上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灾害风险。农业保险的这一基本功能决定了风险保障是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基本功能需要。一般地,具备较高作物产量风险的农户,更大概加入作物保险。在具体作物方面,依据对棉花受灾经济损失所做的剖析发现,从事棉花种植的风险和损失程度越大,农户为棉花种植购买保险的支付意愿也越高。依据以上剖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4:农业保险进步与农业生产面临的灾害风险大小正有关。

    (2)供给原因对农业保险进步的影响。农业保险供给是保险产业针对农业生产风险提供的保险商品。农业保险供给原因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可以通过农业保险品种、农业保险公司数目、农业保险的广告与销售途径等指标来反映。一般地,提供农?I保险商品的公司数目越多、其营业网点相应越多,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商品越便利;保险市场上农业保险商品越多,越能适应不同农户应付各种农业风险的需要,也就能促成更多的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商品;农业保险的广告与销售途径越多,越便于农户知道农业保险商品的功能,增加农户对保险商品的购买意愿。因为农业保险品种、保险企业的广告与销售途径等指标很难观测,故本文主要检验拓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数目对农业保险进步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H5:农业保险供给增加有益于促进农业保险的进步。 (二)研究设计

    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为了全方位有效地剖析国内农业保险进步及其影响原因的状况,本文将在省级农业保险面板数据的框架下展开剖析。考虑到2001年将来省级农业保险的有关数据较为齐全,故将研究期间选定为2001―2013年,但因为上海、青海和西藏三个区域的农业保险收入缺少多个年份的数据,因此本文将样当地区选定为除上海、青海和西藏以外的28个省份,其中东部区域10个省份、中部区域8个省份、西部区域10个省份。样当地区的农业保险收入数据源自《中国保险年鉴》(2002―2014),其他有关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2002―2014)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2014)。

    2. 变量概念。

    (1)农业保险进步变量。以往文献多使用保费收入反映保险业的总体进步状况。一方面,农业保险进步规模扩大,直接体现为保费收入的增长;其次,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增加,能够帮助进一步推进农业保险的进步和壮大。故本文使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作为反映农业保险进步的指标,并借助农村安装成本指数对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进行平减。

    (2)政策原因变量。农业保险进步的政策原因主要指促进农业保险进步的政策法规的颁布和推行。因为农业保险范围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进步受政府有关政策特别是保险补贴政策的影响较大。本文以国内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试点状况为主,结合各省区有关扶持政策的颁布,将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及有关政策的推行与否作为虚拟变量;推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区域与年份,取值为1;未推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的区域与年份,则取值为0。

    (3)市场原因变量。农业保险市场的进步主要遭到需要原因和供给原因的一同影响。在农业保险需要原因方面,主要有农业生产进步的需要和农业封控的需要,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农业增加值和农业受灾面积分别代理农业生产进步原因和农业风险原因,并借助平减指数将农业增加值转化为真实农业增加值。当农户对农业保险具备潜在需要时,仍然需要拥有购买力才能将潜在需要转化为实质需要,故以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作为反映购买力的指标,并借助农村安装成本指数对农村家庭人均收入进行平减。在农业保险供给原因方面,鉴于反映保险供给状况的其他数据很难获得,本文以提供农业保险的公司数目来反映其供给状况。

    (4)控制变量。除去市场原因和政策原因,一个区域农业经济的重要程度、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农村家庭收入的构成在一定量上也会干扰农业保险的进步,故本文以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反映一个区域农业经济在该区域的重要程度,以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反映一个区域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以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占比反映收入构成,并将这三个变量设定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关于各变量的名字、符号及有关说明见表1。

    3. 模型构建与设定。针对28个省份2001―2013年的样本数据,本文构建国内农业保险进步影响原因的省际面板计量模型,进行平衡面板数据剖析,模型构建如下:

    [APIit=α+i=15βixit+i=68βicontrolit+ut+ηi+ε]

    其中,[α]、[βi]为待估计参数;[xit]、[controlit]分别为自变量和控制变量;[ut]、[ηi]分别度量时间效应和横截面效应;[ε]为误差项。在构建模型前,对各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以便考察变量的平稳性适不适合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假如面板单位根检验结论表明变量数据合适使用面板模型,仍需进一步对模型设定形式进行统计检验。本文先用F检验来辨别是使用OLS还是固定效应模型,与用LM检验来辨别是使用OLS还是随机效应模型;若经F检验和LM检验辨别均选择OLS,则检验结束;若经F检验和LM检验辨别均为非OLS模型,那样进一步运用Hausmam检验,判断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假如检验值显著则设定为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设定为随机效应模型。

    3、实证结果与剖析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https://www.bzgdwl.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

  • 中国考试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